


长城GW-0520CH是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在1986年推出的经典PC/XT兼容主板,作为国产早期自主化微机的代表型号,其设计深度适配中国市场需求:
一、技术规格:适配早期PC生态
1. 处理器与芯片组
• CPU:搭载Intel
8088处理器(16位内核,8位外部数据总线),主频4.77MHz,兼容8086(需跳线切换)。
• 芯片组:采用**Intel
8255A(并行接口)、8253(定时器)、8259A(中断控制器)**等支持芯片,构建XT总线架构(ISA前身)。
• 协处理器:可选配Intel 8087数学协处理器(需额外安装)。
2. 内存系统
• 基础配置:板载64KB SRAM(早期版本),通过扩展槽最多支持640KB
DRAM(需加装内存扩展卡)。
• 内存类型:使用16×30-pin
SIMM插槽(每槽16KB),支持非奇偶校验内存,兼容4164型DRAM芯片(64KB×1位)。
3. 存储与接口
• 磁盘接口:
◦ 软盘:1×34-pin接口,支持5.25英寸软盘驱动器(单面360KB/双面720KB)。
◦ 硬盘:需通过第三方接口卡(如ST-225)支持,最大容量10MB(MFM/RLL编码)。
• 输入输出:
◦ 串口:1×RS-232接口(COM1),用于连接调制解调器或串行打印机。
◦ 并口:1×Centronics接口(LPT1),支持针式打印机。
◦ 键盘:专用5-pin DIN接口,适配长城GW-500键盘(含中文区位码输入)。
4. 扩展能力
• 总线架构:8-bit XT总线,共5×扩展槽(黑色插槽,间距较宽),支持以下设备:
◦ 显卡:MDA(单色)/CGA(彩色)图形卡(如Hercules Graphics Card)。
◦ 声卡:需后期加装ISA声卡(如AdLib Music Synthesizer)。
◦ 网卡:早期无板载网卡,需通过Novell NE2000兼容卡实现局域网连接。
二、功能特性:本土化适配与创新
1. 中文支持设计
• BIOS:内置中文开机自检信息(如“长城微型计算机”),支持区位码输入法初始化。
• 字符集:标配16×16点阵中文库(ROM固化),兼容CCDOS
2.0/2.1操作系统,可显示国标GB2312字符。
2. 可靠性与兼容性
• 电源管理:支持AT电源(12V/5V输出),具备过载保护功能,适配国产电源组件。
• 抗干扰设计:主板采用双层电路板,关键信号层加屏蔽,适应国内电网环境。
• 兼容性:完全兼容IBM PC/XT软件生态,可运行MS-DOS 2.0-6.22、Lotus
1-2-3、WordStar等经典程序。
3. 物理规格
•
尺寸:ATX前型尺寸(305mm×244mm),适配立式金属机箱(如长城GW-0520CH原装机箱)。
• 接口布局:
◦ 左侧集中I/O接口(COM/LPT/键盘),右侧为扩展槽。
◦ 板载蜂鸣器(用于POST自检报警)。
三、历史背景:国产微机的里程碑
1. 研发与定位
• 时代背景:1980年代中期,中国计算机市场以进口IBM
PC为主,长城0520CH是“国产05系列”的首款产品,被列入“六五”国家科技攻关项目。
• 应用场景:主要用于政府办公、教育科研、工业控制,如统计局数据处理、高校计算机教学等。
2. 市场影响
• 价格优势:售价约2.8万元(同期IBM PC/XT约4.5万元),通过政府采购渠道普及。
• 国产化率:部分元器件采用国产替代(如阻容元件、接插件),但核心芯片仍依赖进口。
3. 技术意义
• 自主化探索:首次实现中文界面与硬件深度整合,为后续“长城386/486”国产化积累经验。
• 生态构建:推动国内外设产业发展(如长城打印机、软盘驱动器),形成完整的国产微机产业链。
四、现存状态与收藏价值
1. 兼容性局限
• 软件生态:仅支持16位实模式系统,无法运行Windows 95及以上系统。
• 硬件升级:无USB/PCI接口,扩展需依赖 vintage 配件(如ISA转USB桥接卡)。
2. 收藏与怀旧
• 博物馆藏品:北京计算机博物馆、长城集团展厅均有陈列,作为中国计算机产业起点的象征。
• 复古计算:极客群体可通过以下方式重现经典:
◦ 操作系统:安装MS-DOS 3.31 + UCDOS 5.0,运行WPS 2.2文字处理。
◦ 游戏体验:通过CGA显卡模拟《仙剑奇侠传》DOS版、《坦克大战》等早期游戏。
3. 维护建议
• 电容更换:早期电解电容易鼓包,需更换为同规格固态电容(如10μF/16V)。
• 接口清洁:扩展槽金手指用橡皮擦清洁,避免氧化导致接触不良。
五、总结:时代烙印与技术传承
长城GW-0520CH
01-D主板是中国计算机自主化的起点,虽在性能上落后于同期国际产品,但其本土化设计与历史意义不可替代。它见证了中国从“进口依赖”到“自主创新”的转折,如今成为复古计算爱好者与科技史研究者的重要载体。若需进一步研究,可参考《长城计算机史稿》或访问长城集团档案中心获取原始技术文档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