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PERFORMA 460生产于1993年10月,该型号隶属于MACINTOSH LCIII+.采用33MHZ的68030处理器,同期推出的型号还有460,466,467等型号,翻看那一年的苹果产品线,PERFORMA推出了很多款型号,让人眼花缭乱。1994年二月,苹果终止了LCIII系列的生产。



Apple Macintosh Performa 460:90年代消费级Mac的性价比之选
Apple Macintosh Performa
460是苹果公司1995年推出的入门级台式计算机,属于Performa系列(1992–1997)的中端型号。该系列以“家庭与教育用户”为核心,通过简化配置和亲民价格,推动Macintosh从专业领域向消费市场渗透。Performa
460凭借均衡的性能和多媒体功能,成为90年代中期家庭计算和教育场景的典型设备。
一、硬件架构:入门级配置与消费级优化
1. 核心硬件规格
• 处理器:
◦ 25 MHz Motorola 68LC040(32位CISC处理器,无浮点运算单元FPU),性能较前代68030提升约50%,但因缺少FPU,复杂计算(如3D渲染)表现较弱。
• 内存:
◦ 标配8 MB RAM(2×32-pin SIMM插槽),可扩展至36
MB(当时顶配,需第三方模块),支持快速页面模式(FPM)以提升数据吞吐量。
• 存储:
◦ 内置160 MB IDE硬盘(取代传统SCSI,降低成本),搭配1.44 MB
3.5英寸软盘驱动器,支持Apple Partition Map和HFS文件系统。
◦ 可选CD-ROM驱动器(如Apple CD 600i),需额外购买并占用PCI插槽。
• 显示与图形:
◦ 无内置显示器,需外接14–17英寸CRT(支持最高1024×768分辨率,256色),集成ATI Rage
IIC图形芯片(2 MB VRAM),支持QuickDraw加速。
• 接口与扩展:
◦ 2个PCI插槽(取代老旧NuBus,支持即插即用)、2个ADB端口(键盘/鼠标)、1个SCSI-2端口(外置存储/扫描仪)、串口/并口(打印机/调制解调器)。
◦ 音频:内置立体声扬声器,支持麦克风输入和耳机输出,标配16位声卡(支持CD音质)。
2. 工业设计
• 外形:
◦ 卧式米色机箱(38.1×16.5×41.9
cm,重量9.1公斤),顶部散热孔布局优化,避免因68LC040发热导致稳定性问题。
• 人性化细节:
◦ 前置软盘驱动器和电源按钮,便于用户操作;主板采用模块化设计,内存和硬盘升级无需工具。
二、软件生态:家庭友好与多媒体启蒙
1. 操作系统与预装软件
• 系统支持:
◦ 预装Mac OS 7.5.3,后期可升级至Mac OS
8.1(需第三方补丁,因68LC040不被官方完全支持),兼容Classic环境下的多数32位应用。
• 捆绑软件:
◦ ClarisWorks 4.0:集成文字处理、电子表格、数据库和绘图功能,适合家庭作业和简单办公。
◦ QuickTime 2.0:支持播放MOV视频和AIFF音频,搭配可选CD-ROM驱动器,开启家庭多媒体体验(如互动CD-ROM游戏)。
◦ KidWorks 2.0:儿童教育软件(拼写、数学),强化Performa“家庭学习工具”定位。
2. 兼容性与第三方支持
• 跨平台适配:
◦ 通过PC Exchange软件读写PC格式软盘,缓解家庭中Mac与Windows并存的文件交换需求。
• 开发工具:
◦ 支持CodeWarrior 1.0和Microsoft Visual C++
4.0,吸引入门级开发者和学生编程学习。
三、市场定位与消费级策略
1. 目标用户与定价
• 核心群体:
◦ 家庭用户:用于孩子教育、家庭财务管理(如Quicken)、多媒体娱乐(如《Myst》CD-ROM游戏)。
◦ 教育机构:作为实验室低配Mac,支持编程教学(如HyperCard)和基础图形设计(如MacPaint)。
• 定价策略:
◦ 1995年售价1,499美元(约合2025年3,000美元),比同期专业级Power Macintosh
7100(2,499美元)低40%,成为苹果首款真正意义上的“消费级Mac”。
2. 技术局限性
• 性能瓶颈:
◦ 68LC040无FPU,运行Excel图表计算或Photoshop滤镜时速度缓慢,无法胜任专业设计。
• 扩展限制:
◦ 仅2个PCI插槽,且其中1个常被CD-ROM控制器占用,实际可用扩展空间有限。
• 存储容量:
◦ 160 MB硬盘在安装系统和常用软件后仅剩约50 MB空间,需频繁清理或外接存储。
3. 行业影响
• 消费市场破冰:
◦
Performa系列(包括460)证明Macintosh可通过“低价+本地化软件”打开家庭市场,直接为1998年iMac的颠覆性设计铺路。
• 技术过渡:
◦ 首次大规模采用IDE硬盘和PCI总线,标志苹果从“高端SCSI/NuBus”向“主流消费级标准”的妥协。
四、历史遗产与收藏价值
1. 文化符号
• 时代印记:
◦ 在1990年代美剧《老友记》中,Performa
460作为罗斯(Ross)的家用电脑出镜,反映其在中产家庭的普及度。
◦
教育场景中,它是中国首批“苹果计算机教室”的主力机型之一(1990年代末引入),用于英语听力训练和Basic编程教学。
2. 收藏与现代适配
• 稀缺性:
◦
全球存量约50,000–80,000台,完整盒装机型在eBay售价300–800美元,带原装CD-ROM驱动器和ClarisWorks光盘的版本溢价50%。
• 硬件改造:
◦
存储升级:通过IDE转CF卡适配器(如“CF-to-IDE”)替换机械硬盘,提升启动速度和可靠性(支持最大128
GB CF卡)。
◦ 性能优化:加装DayStar Turbo 040/50处理器加速器(超频至50 MHz并添加FPU),但兼容性问题较多。
• 软件复刻:
◦ 在现代Mac上通过Mini vMac或Basilisk II模拟器运行Mac OS
7.5,重现《SimCity 2000》等经典游戏体验。
3. 与同期机型对比
型号 处理器 内存 存储 价格(1995) 特色
Performa 460 25 MHz 68LC040 8–36 MB 160 MB IDE $1,499
消费级定位,PCI总线
Power Mac 7100 66 MHz PowerPC 601 16–128 MB 500 MB SCSI
$2,499 专业级性能,PowerPC架构首发
iMac G3 (1998) 233 MHz PowerPC G3 32–1024 MB 4 GB IDE
$1,299 一体化设计,USB接口革命
五、总结:消费级Mac的铺路石
Performa
460是苹果在“后乔布斯时代”(1995年乔布斯尚未回归)探索消费市场的关键产品。它通过舍弃专业级硬件(如FPU、SCSI),以性价比优势打入家庭和教育领域,虽在性能上无法与同期PC竞争,却为苹果积累了消费级产品的设计经验。
如今,Performa 460不仅是复古计算爱好者的“入门级藏品”,更是解读1990年代PC产业“专业vs消费”分野的重要样本。它的存在证明,即使在技术妥协中,苹果仍坚持“用户体验优先”——这种理念,最终在iMac的彩虹塑料外壳中得以升华,而Performa
460,正是这场消费电子革命的前夜星辰。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