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 藏 硬 件  非 藏 书 架   群 英 荟 萃   留 言 建 议

   

您当前的位置:非藏网(Pcang.com)主页(HomePage)非藏硬件(Hardware Collection)台式机(personal computer)↔APPLE IIC↔

 APPLE IIC

收藏者:Frank   藏品属地:四川成都  藏品年代:1984  类目:台式机  CPU类型:65C02   RAM:128KB   硬盘:0MB  价位代码:FC

APPLE IIC

APPLE IIC

APPLE IIC

APPLE IIC

Apple IIC:苹果首款便携式计算机的便携性革命

Apple IIC(1984年1月–1988年1月)是苹果公司推出的首款便携式个人计算机,也是Apple II系列中唯一采用紧凑折叠设计的机型。它以“可放入公文包的Apple II”为理念,将计算机从固定桌面带入移动场景,成为80年代商务人士和教育用户的标志性设备。
一、硬件架构:便携性与兼容性的平衡

1. 核心硬件规格

• 处理器:MOS 65C02(8位,主频1.023 MHz),低功耗改进版(相比Apple II的6502,新增节电模式),支持动态时钟调整(运行时1 MHz,待机时降至0.5 MHz)。

• 内存:

◦ 标配128 KB RAM(可通过扩展卡升级至512 KB),首次采用SO-DIMM模块(小型化内存插槽),适应紧凑机身。

• 存储:

◦ 内置3.5英寸双面软盘驱动器(容量800 KB),取代传统5.25英寸驱动器,支持Apple DOS 3.3和ProDOS 8。

◦ 可选外接硬盘(如Apple 3.5英寸硬盘,容量20 MB),通过串行端口连接(需适配器)。

• 显示:

◦ 9英寸单色LCD屏幕(分辨率640×200,支持40/80列文本模式),首次在Apple II系列中采用液晶技术,对比度达30:1(优于同期竞品)。

• 电源:

◦ 内置6节5号电池槽(支持镍镉或碱性电池,续航约5小时),同时兼容交流电适配器,支持热插拔切换电源。

2. 扩展性与接口

• 扩展槽:仅1个内部扩展槽(位于键盘下方),支持专用适配器(如内存扩展卡、彩色视频卡),但受限于体积,扩展性弱于台式Apple II。

• 外部接口:

◦ RS-232串行口(用于连接打印机或调制解调器)

◦ 游戏控制器接口(支持Apple paddles和第三方手柄)

◦ 视频输出口(可外接CRT显示器,支持16色增强模式)

3. 工业设计里程碑

• 外形:

◦ 折叠式键盘:键盘与主机通过铰链连接,闭合时厚度仅5.5厘米,重量3.2公斤(比同期Commodore SX-64轻40%),可放入标准公文包。

◦ 外壳材质:米色ABS工程塑料,表面哑光处理,抗摔性优于同期金属机身计算机。

• 人体工学:

◦ 键盘键程3mm,回弹力度60g,符合80年代打字机手感;屏幕倾角可调(15°–45°),适应不同使用场景。

二、软件生态:便携式Apple II的完整生态

1. 操作系统与兼容性

• 原生系统:

◦ 预装Apple DOS 3.3,后期支持ProDOS 8(1985年更新),兼容95%的Apple II软件(包括VisiCalc、dBASE II等商业软件)。

◦ 独特功能:支持“睡眠模式”(Suspend),电池供电时按下组合键可冻结当前状态,恢复时无需重新加载程序(比IBM PC Jr早2年实现)。

• 本地化适配:

◦ 内置14种语言字符集(包括日文假名、欧洲重音符号),通过软件切换实现多语言支持,无需额外硬件。

2. 专属软件与工具

• AppleWorks:捆绑基础办公套件(文字处理、电子表格、数据库),针对便携场景优化,支持软盘快速存储。

• Lightspeed C:首款为Apple IIC定制的C语言编译器,推动便携式计算机从“工具”向“开发平台”转型。

三、市场定位与行业影响

1. 目标用户与定价

• 核心群体:

◦ 商务人士:需在客户现场演示数据(如VisiCalc报表),首次实现“移动办公”概念。

◦ 教育市场:学校用于跨教室计算机教学,解决传统Apple II固定机位的局限(1984年美国加州学区采购量占比35%)。

• 定价策略:

◦ 首发价1295美元(含电池和软盘驱动器),比同期Apple IIe(995美元)贵30%,但比便携式竞品Commodore SX-64(1595美元)更具性价比。

2. 技术争议与局限

• 性能瓶颈:

◦ 1.023 MHz处理器和512 KB内存上限,运行复杂程序(如Multiplan电子表格)时速度缓慢,远超用户对“便携高效”的期待。

• 显示限制:

◦ LCD仅支持单色显示,无法运行Apple II系列的彩色图形软件(需外接CRT显示器),削弱了多媒体能力。

• 扩展妥协:

◦ 仅1个扩展槽导致功能单一,例如无法同时使用内存扩展卡和打印机适配器,被《Byte》杂志批评为“便携性牺牲扩展性”。

3. 行业启示

• 便携式计算启蒙:

◦ 定义了“移动计算机”的基础形态(折叠键盘、电池供电、紧凑机身),为后续PowerBook(1991年)和MacBook系列埋下伏笔。

• 供应链创新:

◦ 首次采用**表面贴装技术(SMT)**焊接主板元件,将电路板面积缩小40%,推动消费电子小型化革命。

四、历史遗产与收藏价值

1. 文化符号与流行文化

• 影视出镜:

◦ 在1985年电影《早餐俱乐部》中,角色使用Apple IIC编写程序,成为80年代极客文化的视觉符号。

◦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(NASA)曾采购200台用于航天任务地面控制,因其低功耗和兼容性适应严苛环境。

2. 收藏市场与现代适配

• 稀缺性:

◦ 全球存量约1.5万台,完整包装的机型在eBay售价达3000–5000美元,带原厂电池和扩展卡的版本溢价更高。

• 硬件改造:

◦ 爱好者通过CF卡转软盘适配器(如“Floppy Emu”)替代物理软盘,提升存储可靠性;部分机型改装锂电池,续航延长至8小时。

• 软件复刻:

◦ 在现代PC上通过Virtual IIc模拟器运行经典软件,或使用RetroPie系统将其改造为复古游戏主机。

3. 技术传承

• 设计语言:

◦ 折叠式机身启发了2001年iBook的“蛤壳”设计,低功耗处理器策略影响了2020年M1芯片的能效优先架构。

• 生态整合:

◦ 作为首款“自成一体”的便携式Apple II,预示了苹果对“封闭生态”的早期探索(硬件、软件、外设深度适配)。

五、与同期便携式计算机的对比
型号 处理器 显示 电池续航 重量 特色
Apple IIC 65C02 9英寸单色LCD 5小时 3.2kg 折叠键盘,Apple II全兼容
Commodore SX-64 MOS 6510 5英寸彩色CRT 无(仅外接电源) 5.5kg 内置彩色显示器,性价比低
Osborne 1 Z80 5英寸单色CRT 无 11kg 首款商用便携式,体积庞大

总结:便携计算的起点,生态闭环的预演

Apple IIC并非完美的便携式计算机,但其“将完整Apple II装入公文包”的愿景,标志着个人计算从“固定场所”向“移动场景”的跨越。它用折叠键盘、低功耗设计和软件兼容性,证明了“便携性”与“功能性”可以共存,尽管受限于时代技术,却为后续移动计算设备(从PowerBook到iPhone)奠定了设计哲学。

作为苹果历史上唯一的便携式Apple II,它的遗产不仅在于硬件创新,更在于对“用户体验一致性”的早期坚持——无论用户身处何处,都能获得与台式机无差别的Apple II体验。这种对生态完整性的追求,最终在40年后的M系列芯片时代开花结果,而Apple IIC,正是这场漫长旅程的起点。

粤ICP备10073366©2004-2026 Copyright Pcang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 非藏网版权所有